病毒性肝炎
檢驗項目
1‧A型肝炎IgM抗體:急性期感染.感染3-6個月後消失
A型肝炎IgG抗體:A型肝炎病毒免疫力.感染後其抗體會終身持續
2‧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:感染後抗原在6個月後消失,並產生表面抗體。但若持續一年以上未產生抗體,則稱為B型肝炎帶原者
B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:表示對B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
B型肝炎E抗原:陽性具高度傳染力,易發展成慢性活動性肝炎
B型肝炎E抗體:急性感染恢復期或明顯的慢性肝炎會出現,可做為癒後的指標
B型肝炎核心抗體HBcAbIgG: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.最早出現的抗體持續終生
B型肝炎核心抗體HBcAbIgM:急性期B型肝炎感染指標
3‧C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-HCV:此抗體出現表示已感染C型肝炎.此抗體不具保護力,易演變成慢性肝炎及肝癌
4‧HBV-DNA:B型肝炎病毒定量,監測目的在於了解治療前後病毒數量有無增減,藥物是否有效抑制B型肝炎病毒與停藥時機評估
5‧HCV-RNA:C型肝炎治療前評估;治療後之追蹤;治療中監測;停藥時機評估病毒性肝炎(viralhepatitis)由多種不同肝炎病毒引起,以傷害肝臟為主的傳染病,肝炎病毒至少有A、B、C、D、E等5種。
傳染途徑
A型肝炎的主要傳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隱性患者。病毒主要通過糞便排出體外,自發病前2周至發病後2~4周內的糞便具有傳染性。血液,唾液,膽汁亦均有傳染性。
B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、慢性患者的病毒攜帶者。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及各種體液(汗、唾液、淚乳汁、陰道分泌物等)中。
C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、慢性患者和無症狀病毒攜帶者。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及體液中。
D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、慢性患者和病毒攜帶者。HBsAg攜帶者是HDV的保毒宿主和主要傳染源。
E型肝炎少見。以糞便的傳染性最高。
衛教治療
急性肝炎若能在早期得到及時休息,合理營養及一般支持療法,大多數病例能在3~6個月內臨床治癒。
1.休息 發病早期必須臥床休息,至症狀明顯減輕、黃疸消退、肝功能明顯好轉後,可逐漸增加活動量,以不引起疲勞及肝功能波動為度。在症状消失,肝功能正常後,再經1~3個月的休息觀察,可逐步恢復工作。但仍應定期複查1~2年。
2.營養 發病早期宜給易消化及口味清淡飲食,但應注意含有適量的熱量、蛋白質和維生素,並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B群等。若食欲不振,進食過少,可由靜脈補充。
3.中藥治療 則地制宜。
慢性肝炎
1.休息 在病情活動期應適當臥床休息;病情好轉後從事輕工作;症狀消失,肝功能恢復正常達3個月以上者,可恢復正常工作,但應避免過勞,且須定期複查。
2.營養 高蛋白飲食,熱量攝入不宜過高,以防發生脂肪肝;也不宜食過量的糖,以免導致糖尿病。
留言列表